(相关资料图)
“安史之乱”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,历时九年,论规模、危害及影响,无疑是历史上最严重最恶劣的一场祸乱。平定这场祸乱的主要功臣是郭子仪。此人忠心耿耿,有勇有谋,顾全大局,光明磊落,一身系国家安危二十余年,为稳定唐朝和安定民心,发挥了中流砥柱、风雨磐石的巨大作用。
郭子仪(公元697-781年),华州郑县人。郭子仪青年时代身材不但高大魁梧,而且是一表人才,酷爱军事,武艺高强,唐玄宗时以武举优等入仕,历任左卫长史、九原太守。公元755年,“安史之乱”突然爆发,震惊全国。平原太守颜真卿、常山太守颜杲卿等,为了挽救大唐江山,自告奋勇抗击叛军,无奈人少马衰。急需朝廷援助,可是朝廷无兵无将,干着急没办法。郭子仪从大局出发,毅然推荐和自己并不投机的李光弼任河北采访使,拨付五千兵马,驰援常山。随后亦亲率兵马,作为李光弼的后援郭、李两军在嘉山(今河北正定西)大战史思明,歼灭叛军四万人,俘虏万余人,乘势收复失陷的郡县,一时声威大振。次年伊始,安禄山在洛阳称帝, 唐玄宗紧急部署,以高仙芝、封常清为将军,统兵镇守潼关。宰相杨国忠大奸大恶,以消极息战为由,唆使唐玄宗杀死高、封二将,改用病歪歪的哥舒翰为统帅,临时拼凑二十万杂牌军,扼守潼关。唐玄宗任由杨国忠摆布,错误估计形势,强令哥舒翰出关作战,收复洛阳。郭子仪、李光弼慌忙上书,陈说利害,强调哥舒翰只能坚守,不可轻出,潼关在,长安安;潼关失,长安危。唐玄宗老朽昏聩,硬是下了出关作战的命令。六月,哥舒翰遵命而行,结果一败涂地,无一人生还还,走投无路的哥舒翰投降了安禄山。形势急转直下。潼关失守,唐玄宗等自顾逃命,长安落入叛军之手。七月,唐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。郭子仪拜兵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总节度,全面负责平叛大事。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,安史叛军发生内讧,安禄山被儿子大燕皇帝安庆绪杀死。郭子仪三番五次和安庆绪部将大战,连连获胜。九月,皇子李俶(后改名李豫,即唐代宗任兵马大元帅。郭子仪任副元帅,郭子仪亲统唐军十五万人,与叛将展开激战。激战中,他运筹帷幄,指挥有方,一昼夜间共歼敌六万人,俘虏两万人,一举收复了长安,城中百姓欢欣落泪,说:“不图今日复见官军!”郭子仪仅在长安休整三日,挥师东进,十月又收复了洛阳郭子仪收复长安、洛阳二京,大大鼓舞了国人的士气,加官司徒,封代国公。班师时,唐肃宗亲到长安城外迎接,激动地说:“卿犹中流砥柱,国家再造,卿之力也,安史叛军遭受沉重打击。史思明为了准备东山再起,假装投降朝廷。天真的唐肃宗居然相信,封其为归义郡王。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,史思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,又叛乱了。唐肃宗十分生气,以郭子仪为中书令,李光弼为侍中,调集九镇节度使,围攻邺城(今河北临漳西南),诏令先平安庆绪,再平史思明。九镇节度使共有兵马六十万,力量相当可观。但是,唐肃宗担心节度使们军权过大,难以驾驭,所以任命亲信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,监督全军。鱼朝恩根本不懂军事,却又作威作福,盛气凌人。郭子仪、李光弼建议,分兵进剿史思明,安庆绪便可束手就擒。鱼朝恩摆出监军架势,说那是下策,有违圣意。六十万大军缺少统一指挥,无法形成合力。因此,围攻邺城失利,只有郭子仪、李光弼两军英勇奋战,斩敌四万余人。战后,鱼朝恩把兵败的责任,全部推给郭子仪。唐肃宗听信谗言,罢免了郭子仪的所有职务郭子仪在家闲居整整两年。这期间,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,担负起平乱重任。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,史思明攻占了洛阳。李光弼没有实权用兵,处处受宦官监军制肘,很难有所作为。唐肃宗不得不重新起用郭子仪,出任节度使,改任诸道兵马都统。唐肃宗生了重病。郭子仪上书说:“老臣受命,将死于外,不见陛下一面,死不瞑目。”唐肃宗这时方知郭子仪赤胆忠心,召其进京,叮嘱说:“卿犹风雨磐石,河东事,一以委卿。”郭子仪拜伏在地,呜咽流涕,泣不成声。
唐肃宗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受惊而死。唐代宗李豫继位,宦官李辅国、程元振等专权乱政。郭子仪又被罢了副元帅之职,仅任山陵使。郭子仪憎恨宦官,把唐肃宗当初写给他的千余篇诏敕,呈送唐代宗。唐代宗阅后略有感触,只是安慰郭子仪,却无起用的意思。
广德元年(公元763年)正月,“安史之乱”基本平定。谁知半年后,宦官仆固怀恩发动叛乱,勾结回纥、吐蕃军入侵,突然攻占了长安。唐代宗仓促逃往陕郡(今河南灵宝)。郭子仪临时出任关内兵马副元帅,很快把长安收复。唐代宗且惊且喜,诏令郭子仪为京城留守。这时,程元振鼓动唐代宗迁都洛阳。唐代宗表示同意。郭子仪得知消息,立即上书,说:“雍州(关中)古称天府,右陇、蜀,左崤(崤山)、函(函谷关),襟凭终南(秦岭)、太华(华山)之险,背负清渭(渭河)、浊河(泾河)之固,地方数千里,带甲十余万,兵强士勇,真用武之国,秦、汉所以成帝业也。”他坚决反对迁都洛阳,他的力谏,促使唐代宗罢迁都之议,说:“子仪,固社稷臣也,朕西决矣。”唐代宗回到长安,愧疚对郭子仪说:“用卿晚,故至此。”他赐给郭子仪免死铁券,并命画过示,像于凌烟阁,以示宠信仆固怀恩勾结回纥、吐蕃军,时时骚扰唐朝西北边境郭子仪出任河东副元帅、河中节度使,又进位太尉,兼领北道宁、泾原、河西道及朔方招抚观察使。他从历史的经验中,得权重震主的道理,坚辞太尉一职不受。再拜尚书令,仍然不受。永泰元年(公元765年),仆固怀恩纠集吐蕃、回纥等少数民族军队,号称三十万,进攻长安,京师大震。郭子仪屯兵奉天(今陕西乾县)、泾阳(今陕西泾阳),抵御入侵之敌。他可用兵马只有万余人,处于敌军重重包围之中。回纥军主将药葛罗遥望唐军统帅,年近七旬,身穿甲胄,威风凛凛,忙问:“是谓谁?”部下说:“郭令公也。”药葛罗大惊,说:“郭令公还在乎?仆固怀恩不是说天可汗(指唐代宗)和郭令公早死了吗?”部下说:“大唐天子和郭令公均健在。”药葛罗愤愤地说:“仆固怀恩那个阉贼,把老子欺骗了,糊弄了!”原来,郭子仪当初曾借用回纥骑兵,收复长安、洛阳,药葛罗就是回纥骑兵主将。时隔多年,仆固怀恩谎称唐代宗和郭子仪亡故,药葛罗这才统兵,入犯唐境。郭子仪也打探到回纥军主将是药葛罗,立派一位将军前去拜见,晓之以理,说:“昔回纥军跋涉万里,助我平贼,收复二京,我与尔等休戚同之,今乃弃旧好,助叛臣,一何愚!彼背主弃亲,于回纥何益?”药葛罗说:“人说郭令公亡,不然,何以至此?令公诚在,我得见乎?”将军回报。郭子仪觉得这是争取药葛罗的好机会,决定前去一会。部将顾及他的安全,说:狄野心不可信。”郭子仪说:“虏众数十倍于我,今力不故,将示以至诚。”随后,他只带领数十名骑将,身穿便服,去见药葛罗,说:“诸君与我同艰难久矣,何忍忘思谊而至是邪?”药葛罗敬重郭子仪如同父亲,赶忙丢了兵器,下马跪拜,说:“果吾父也!”郭子仪和药葛罗一起饮宴,和好如初,并约定双方联手,共击吐蕃军。恰好,仆固怀恩暴死,吐蕃军乱作一团。唐军和回纥军同时出击,吐蕃军大败逃窜。唐军和回纥军追袭至灵台西原(今甘肃灵台西),首五万级,俘虏一万人,缴获牛马、骆驼等不可胜计。这次战役,显示了郭子仪的胆略和气魄,他以异乎寻常的人格魅力,取得一场大胜利。
大历年间,鉴于年老,他请求辞官。唐代宗不准,说:“朕终始倚赖,未可以去位。”郭子仪“事上诚,御下恕”,赢得所有人的崇敬。“安史之乱”后,许多节度使拥兵自重,尾大不掉,只有郭子仪忠诚于朝廷,矢志不渝。其他节度使尽管飞扬跋扈,但对郭子仪,谁也不敢放肆。宦官鱼朝恩、程元振千方百计陷害郭子仪,但郭子仪居功不傲,待人以诚,致使政敌无法抓到把柄。一年,郭子仪家祖坟被人毁坏,人们怀疑是鱼朝恩所为。祖坟被毁,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件。郭子仪入朝,大臣们无不紧张,担心他不会善罢甘休,甚至可能发动政变。没料想郭子仪拜见唐代宗时,全然不计个人和家庭的耻辱,流着泪说:“臣久主兵,约束士卒不严,祖坟被毁,此乃天谴,非人患也。”他的度量使人感动,包括鱼朝恩在内。事后,鱼朝恩邀请郭子仪饮宴。郭子仪欣然前往,只带数名仆人。鱼朝恩说:“非公长者,得无致疑乎?”
大历十四年(公元779年),唐代宗病死,遗诏在国丧期间,由郭子仪代理朝政三天。太子李适继位,是为唐德宗。唐德宗以郭子仪摄宰,赐号尚父,进位太尉、中书令。建中二年(公元781年),郭子仪病故,终年八十五岁。唐德宗为之废朝五日,追赠太师,谥“忠武”,陪葬建陵(唐肃宗陵寝,位于今陕西礼泉东北)。郭子仪历事唐玄宗、唐肃宗、唐代宗、唐德宗四朝,毕生尽忠于皇帝,报效于国家,功勋盖世,声名显赫,然而始终不骄不傲,谦逊随和,保持政治上的高风亮节。宋朝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更用三句话概括他的为人:“功盖天下而主不疑,位极人臣而众不疾,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。”封建时代的官吏,做人做到这样的境界,是很不容易的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